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 历史军事 > 三国大教主 > 第七五章 【幽州篇】太后

第七五章 【幽州篇】太后(1/ 2)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
秋夜,雒阳南宫东观,荀泰坐在一张鹿皮长椅上,急迫的催促着手下的文吏:

“不是这本,接着找!”

荀泰随便翻看了一册文吏递过来的《乐经》,随手丢到了身后堆成山包一样的竹书中。

东观,是中国东汉宫廷中贮藏档案、典籍和从事校书、著述的处所,可以说是东汉的国家图书馆。荀泰深夜还带着众多文吏在此“加班”,不是为了何进的剿黄大事,而是为了寻找东汉年间的《阳心诀》。

“我记得那书里有一页是好像是用小篆写的,这会那经书一定存世!”

荀泰心想着,更加急迫的催促着书吏们。

“荀大人!”

一个身着褐红色长衫,头戴进贤冠,身材颀长的男子躬身行礼,打断了他的思绪。

荀泰抬眼看了下,想起此人似乎是之前颖川策试时的一位考官,好像是当朝的一位博士。

“我记得你,好像是Doctor李……”

“下官博士李儒。”那男子谦卑的谄笑着。

按照成例,荀泰是颖川学城的魁元,李儒是考官之一,二人应该是师生关系。

但是荀泰自从颖川夺魁之后,一跃成为大将军何进的座上客,而李儒只不过是在东观值馆的一介儒生。

只要身份够高,孙子也能当爷爷,更何况是师生。

“如此深夜,荀大人仍旧在东观研读,实在令在下佩服!佩服!”

荀泰哼了一声,显然并不在意这样的恭维:

“怎么,我可是有大将军令牌,东观典籍我可以随便看。”

“大人误会了。如今天子修道,公卿重财,勋贵夺权,就是值馆的博士,也都甘愿去做藩王和勋贵的西席,许久不踏足这儒林史馆了。荀大人莫说是在此读书,就是把东观搬空了,恐怕也没人干涉。”

“那你来做什么?”

“下官听说,大将军行将出征,特来献策。”

荀泰眉毛一挑,放下了手中的《商君书》,饶有兴致的问道:“怎么,你不赞成出兵?”

“并非不赞成。只是担心大将军北上剿匪,要是有人趁机兴风作浪,大将军恐怕会吃亏。”

荀泰听得云里雾里,皱着眉头说道:“有话直说!”

李儒讪笑了一下,微微点头道:“下官斗胆,猜测大将军所顾忌者,应该便是‘董侯’了吧……”

皇长子刘辩自幼被董太后收养,坊间人称“董侯”。

“你的意思是先杀了刘辩,除去后顾之忧?”

“哎哎!下官可不是这个意思!”

李儒连连摆手,靠近了荀泰,低声道:

“天子修道,不问政事。如果朝中有变,十常侍所依赖者,唯有董太后!”

“董太后……”荀泰细细品味着李儒的话。

董太后,即当今天子刘宏的生母,是刘辩与刘协夺嫡之争中,刘协一方最为坚定的支持者,更是后宫中身份最高贵之人。

可如果她死了,这“后宫最尊贵之人”的身份,就将属于何进的妹妹何皇后了。

“具体呢?”

“这里不是说话地方,此事机密,最好当面向大将军说。”李儒还是一脸微笑,不过这微笑的背后,多了一分自信和自得。

几日后,雒阳永乐宫内,董太后迎来了每月最喜欢的一道菜——鄱阳鱼生。

在太监内侍所传递的纯金托盘中,一片片切的像蝉翼一样生鱼片散发出晶莹的亮光,好似展翅的白羽仙鹤,彰显着皇家珍馐的高贵气派。

“哀家这辈子,也算是富贵到头了,可是这四海美味什么都尝遍了,皆是味同嚼蜡。唯有这食鱼生一事,成了每个月的盼头。说起来,还是当年陈球进贡的那盘鱼生,最为晶莹剔透,鲜美异常。唉,斯人已逝,空留余味啊……”

陈球,曾官居永乐少府,与董太后相熟。后因谋诛宦官,死于太监之手。

董太后用银筷夹起一片粉嫩的鱼生,睹物思人,发出一声叹息。
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新书推荐:谍影凌云女帝:你竟然想当我相父我岳父是李世民干宋北宋大法官扎纸匠:这是聊斋明末朕乃一代圣君美国农业不发达,需要金坷垃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人在红楼,开局倭寇送经验
返回顶部